本人长年累月深受拖延症其害,尤其是对于一些过于冗长繁琐、实在不想做的任务,譬如,工作上,可能是写某些邮件;生活上,可能是打扫等家务。而拖延除了一时的安逸,实在是带不来其它的好处。首先,事情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,拖到最后你还是不得不去干这件事;其次,视事情的重要程度而定,这件事便会成为你的一块心头大石。所以人不应该拖延——你看我说的头头是道,但道理归道理,拖延还是我的一大头疼点。直到最近我偶遇了一本书,里面介绍了一种办法——20秒启动法。
这种方法首先由一种理论支撑,指出人对于20秒内能解决的事情,通常不会去思索太多,因为想着很快就做完了,这种顺手的事并没有什么成本,也就不会拖延;而如果超过20秒的话,人可能就会本能地抗拒这种事情,会先思考成本,然后再做决策,而做决策通常会让人陷入苦恼,这时,人便会趋利避害,很轻易地选择逃避了。当然,这里的20秒是一个泛数,因人而异,比如对于我这种重度拖延症患者,这个阈值可能就会去到5秒了。
那么有了理论的支撑,我们就可以利用人的这种心理原理,去把我们本来倾向去拖延的事情,先掰出一块20秒就能做完的开头,比如说,打扫房子掰出一个开头的话,我们可以先掰出一个“把桌子上的空瓶空罐丢进垃圾桶”的开头,这样,如果顺利的话,我们能顺着这种做事的惯性,一步一步地完成清理屋子的事情;再不济,我们也只是拉长了战线,至少我们开始了工作,事情已经发生了改变!不要小看这种小小的改变,以前的我们,如果连这种小小的改变都没有作出而只是一味的拖延,拖延个好一阵子后,难免会自我责备:“哎,明明好久之前就说要打扫房子,到现在一点事都没做,果然我就是个只会拖延的懒鬼。”,甚至会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怪圈;现在,我们可以看到经过我们思维的转变,我们身边的事务开始发生了真正的改变,也就更让我们有心理动力去完成事情,摆脱拖延。
稍微说点题外话,上文提到的我偶遇的这本书,提供了很多对我很有价值的指导,而这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——在只看封面,翻开这本书之前,我并没有这种期待!不得不说,这是一种缘分。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想要摆脱拖延,并且这篇文章能帮助到你,我相信,这同样也是一种缘分。
Comments
(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)
Comments
No comments found.
No comments found.